黄山市围绕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中国名江南·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JN SPORTS茶之都目标 全心做好“三杯茶”
发布时间:2024-05-07 21:32:32

  江南app下载近年来,黄山市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有序的茶艺传统,围绕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茶叶无农残的城市和中国名茶之都的目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增加茶叶效益,全力以赴实现“三杯茶”。

  4月12日下午,位于徽州区富溪乡漕溪茶厂的茶农卡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茶农卡的持有者,富溪村双坑口村民组村民汪小观向记者展示了带有二维码的茶农卡。汪小观介绍,他家的茶园都插上了粘虫黄板,不打农药和除草剂。这是经过有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后,他才能拿到茶农卡。茶农卡的二维码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产品,可以帮助茶农们实时记录茶园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据汪小观介绍,茶农卡的使用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管理茶园,提高茶叶的品质。

  在富溪乡,记者发现前来卖茶的茶农身上都挂有一张茶农卡,这张卡就是茶叶的“身份证”。茶企可以通过扫描茶农卡上的二维码,轻松了解茶叶的详细信息,包括它是否来自富溪毛峰小产区茶,从而从源头上确保茶叶的质量。

  富溪乡是黄山毛峰的原产地、核心产区。今年3月28日,黄山市茶产业大脑(一期)在这里上线试运营。目前全乡茶园面积1.98万亩,茶农1615户,茶企、茶业经营主体53家,授权使用“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团体标识39家。同时开展溯源秤安装和茶农卡、茶企卡的发放。

  “茶产业大脑工作开展以来,茶农和茶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维护富溪小产区茶品牌和质量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富溪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黄山市茶产业大脑项目是安徽省首个茶叶数字化平台。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方永建介绍,茶产业大脑的实施,构建了茶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围绕“茶园面积、鲜叶产量、茶标当量、成品茶销售”四大要素,按照“以园定产、以产定标、以标定销”三个关键环节,通过茶园信息摸底,核算茶园面积;通过面积折算鲜叶产量,根据加工工艺核算干茶产量,计算电子茶标当量,从而管理市场上经品牌授权的成品茶数量,构建完善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牌溯源管理平台,进一步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严禁外来茶叶以次充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稳步提升黄山茶产品溢价能力,持续提高黄山茶品牌价值。

  生态为本,做“放心茶”。我市率先推广全域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全面开展有机替代,全市茶园绿色防控蔚然成风,鲜叶抽样欧盟达标率在90%以上,全市生态茶园面积达50万亩。

  科技创新,强基固本。我市引导企业对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加工环境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广应用连续化生产流水线余条,实现茶叶加工全程不落地,全国领先。其中,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配置AI除杂机器人、无人化自动立库、全自动生产线等先进技术,茶叶加工自动化程度处于国内顶尖水平。太平猴魁高质量发展联合会的大数据平台、六百里猴魁公司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全过程,通过“一物一码”的赋能实现防伪、溯源、大数据营销一体化管理。

  “摘下一朵朵白云、盛进一片片绿叶,用文学的温度徐徐泡开,让祁门的红茶和江南的春天一起沸腾。”这是4月14日,祁门红茶集团董事长姜红在她的朋友圈写下的文字。

  当日,“江南问茶长三角网络作家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在祁门红茶集团平里生态茶园举行。10余位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知名作家为祁门茶乡注入清新的文学气息。

  姜红说,“江南问茶”公益之旅,充分展示了文学与祁门红茶跨界融合的魅力,不仅让广大网友领略了祁门红茶的独特魅力,更为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能。

  茶博馆内,游客沉浸其中,静心品读,一件件极具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展品仿佛在讲述着徽茶的前世今生。茶园内,游人或穿梭于观光步道,或休憩品茗于观光亭,或体验非遗制茶技艺,沉醉其中。

  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近年来,谢裕大茶博园通过多业态整合,打造景区化茶园,2023年茶季到暑期,接待中外游客近40万人次,研学游近8万人次,茶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茶旅是集农业、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模式,以本地特色茶产业为依托,发挥农村环境优美的优势,充分与餐饮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多途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

  天之红董事长王昶说:“为提升茶叶含金量,近年来,公司大力推动茶文旅互融互促,先后打造出天之红生态茶园、祁门红茶博物馆、天之红庄园等一批农文旅业态线路,吸引众多茶商、茶人、游客前来交流参观,赋予茶产业发展更多内涵和价值,2024年公司目标产值可达3亿元。”

  方永建称,为做好茶文旅融合,延伸茶产业链条,有效提升附加值,我市大力推行“旅游+”“徽文化+”,积极打造各类茶文旅精品线路、名茶特色小镇、名茶博物馆、名茶主题庄园等,全市现有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2处、茶文化主题博物馆9家,建设涉茶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20多个,“赏溪头美丽茶园,学非遗鱼灯茶技”等4条路线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祁门县获特色魅力茶乡称号。

  茶园变花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黄山茶产业的“三变”,变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茶文旅“黄山样本”。

  4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吴腊爱略显疲惫,但神情十分兴奋,说起茶叶富民,滔滔不绝。

  今年55岁的吴腊爱是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村民,现为黄山市祁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2012年,吴腊爱创办了祁门县祁佳茶叶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道路。2017年,吴腊爱又创立了黄山市祁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生态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公司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清洁化加工厂,茶园基地1000多亩,年产值1000余万元,为当地优质茶叶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碧云茶厂负责人查维民今年53岁,一心一意扎根乡村做好茶文章。2003年,他创办碧云茶厂,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在的12000多平方米的大茶厂,成为黄山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茶厂现有员工8人,年发放村民务工工资约60万元,年加工名优茶产品1200吨,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

  在黄山这个具有丰富茶文化底蕴的地方,有许多本土的茶产业实干家,他们是推动黄山茶产业发展的基石。根据统计数据,在2023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了4.7万吨,一产产值高达49.5亿元;而茶叶出口量则达到了5.6万吨,出口值更是达到了15亿元人民币。这些数字表明,黄山茶叶产业在全市经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当地茶产业实干家们的努力和贡献。

  在推动茶叶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我市还致力于将茶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黄山特色的新型茶产品,例如黄山茶树花、冬茶啤酒、健齿软糖、冬茶含片以及茶日化用品等。此外,我们还推出了适合年轻群体的代用茶、调味茶、三角袋泡茶、免滤茶包和精品小包装茶等产品。这些新式茶饮产品已经得到了全国90%新式茶饮生产商的密切关注,与黄山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市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深加工产品产值高达6亿元。这些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黄山茶叶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加繁荣昌盛,为人们带来更加高品质的茶饮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