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体育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更要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复兴,以强大的精神支柱凝聚国民力量。为此,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改革,回应人民的精神新期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从“够不够”转变为“好不好”,从基本满足走向更高品质追求。文化供给的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亟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完善文化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障文化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激发创作活力的文化生态。让创作者充满激情、激发灵感,才能不断推出高质量作品,有效回应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的文化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许多文化作品缺乏“留存价值”或“深度共鸣”,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力不足、创造性缺失。要让文化拥有持久吸引力与深远影响力,必须在创新上不断突破、精益求精,多出精品、力作,创作出更多群众喜爱、贴近生活、直击人心的优秀作品。文化创作者要立足当下,贴近群众,突破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的限制,用敏锐的洞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深入探索人性、挖掘精神内涵,让文化精品承载时代精神、传递普世情感。同时,要积极运用数字科技,借助数字化、立体化的手段传播文化,吸引年轻群体与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让文化作品在内容与表现上有机融合,以达到引人入胜、启迪心智的效果,推动先进文化根植民心。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为人民提供优质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承载着重要社会价值。文化创作必须坚守正能量,摒弃“娱乐至上”思维,决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戏说历史、篡改经典、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创作者需承担起正能量传递者的责任,以正确道德观进行创作和传播,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审美放在首位,打造反映现实、触动人心的作品,让作品“叫好”又“叫座”,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让文化的影响深入社会每一个层面,凝聚民族共识,激励社会前行。
文化文艺工作者肩负着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崇高使命,承担着铭刻时代精神、振奋民族意志的伟大责任。唯有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精品力作为目标,把质量视为作品生命线,才能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呼唤新的文化高峰,文化繁荣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文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将决定民族复兴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