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我区探索茶叶精品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2-03 15:38:22

  江南app下载立夏前后,我区春茶基本采摘完毕。今年,茶叶生长期间虽然遭受了三次“倒春寒”的冻害,但由于各项防护措施及时有效,对茶叶生长影响较轻。今年全区春茶总产量44吨,总产值约3400万元。

  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江北是一个新茶区。1968年,我区从福建南安调来鸠坑茶籽30担,在云湖、妙山等地引种茶叶。此后,茶叶种植便在我区渐渐兴起。目前,我区茶叶种植地主要集中在慈城镇三勤村、金沙村、五联村等,全区茶园面积4100亩,茶叶从业人员2000多人,茶业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我区茶叶的主要品种有乌牛早、平阳特早、龙井43#等,以名优茶为主。其中,白茶是最主要的名优茶,白茶的种植面积也是最大的。”区农水局林特总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是新茶区,但茶叶品质却一点都不逊色。目前,全区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高达80%以上,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茶叶生产的高产高效与茶树良种(尤其是无性系良种)普及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普及率越高,茶叶的品质就越好。”该负责人介绍。

  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区茶叶种植规模较小,竞争优势不明显。“余姚、宁海、奉化、鄞州、东钱湖等地的茶叶基地,面积多达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区农水局林特总站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市场流通渠道较小,也是制约我区茶叶生产的一个原因。位于五联村的百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绿茶的品质在业内有口皆碑。“价格和市场价相比,是比较实在的。客户多在老三区,主要是一些回头客,一些企事业单位。”社长朱明君坦言,现在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能够建起新厂房,进一步改进生产环境,提高标准化生产,争取获得QS认证,进一步打开市场销售渠道。同时,茶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局部茶区种植品种比较单一,茶叶深加工和茶叶产品多样化开发存在不足,名优茶产业化生产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区名优茶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或半机械化生产阶段,规模小,成本高,茶叶品质难稳定提高,制约了名优茶的进一步发展。出路:

  “量少,但品质高,江北茶叶要想走出困境,唯有走茶叶精品之路。”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政府对茶叶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宁波市政府隔年举办一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和“中绿杯”评比;并且出台文件,对茶园和茶厂改造提供补助。与此同时,我区每年都投入资金,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鼓励茶叶企业参加茶叶现场会、培训会,进行学习交流,提升专业化水平。并通过参加评比,提升茶叶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2011年,我区师古雅士白茶喜获市明州仙茗茶叶评比银奖,去年获得优质奖。加入合作社也有助于提高我区茶叶生产品质。2011年,我区四家茶业企业加入明州仙茗合作社,通过学习交流,让这几家企业受益匪浅。“加入明州仙茗有硬性的规定,一是要有QS认证,二是无公害化生产企业。这对我区茶叶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区总共有10余家的茶叶企业,目前已经有5家通过QS认证。我们正想办法帮助其他企业从改进生产质量和环境入手,争取获得QS认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区农水局林特总站有关负责人说。

  可以说,为了将这条路子走得更宽广,这几年我区也在不断努力,除了每年新种茶叶一百多亩,并且逐步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外,还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和提升工程以来,茶叶生产和管理已走在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前列。目前三勤村、金沙村、毛岙村等茶叶生产基地,以其优越的生产环境,有力地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当然,走茶叶精品之路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另一方面,作为主角的茶农也要打开销售思路,拓宽销售渠道,使江北的茶叶走出去的路越来越宽广,也让茶叶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