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茶叶营销论文范文10篇
发布时间:2024-09-07 07:40:22

  江南APP下载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茶叶营销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茶叶商品包装中的广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实质就是包装装璜设计问题。如茶叶的纸盒装、金属筒装、复合塑料薄膜袋装或佛列斯可袋装以及袋泡茶、速溶茶等,其包装容器表面都是作广告宣传的极好地方。包装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茶叶原有的内在品质,同时好的包装也负有宣传和促进销售的重任。根据包装的材料、包装容器形状和装璜要求灵活运用茶叶广告,这是拓宽茶叶销路、提高批发特别是零售茶叶销售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茶叶包装上无论是文字广告还是图画广告,都应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文字图画不宜过多。文字的多少和图画的排列应是包装物外表面的面积大小和形状特征而定,同时还要十分注意文字与图画的协调性。珍田阁茶厂介绍说:茶叶商品包装上的文字广告内容有这几个主要方面:

  (4)茶叶的净重。有的包装表面还附有简明扼要的茶叶保健作用说明。有些名茶特别是久负盛名的茶中珍品,可利用优美的包装作一些自我介绍,对于一些特殊的茶叶,如紧压茶等,在其包装上都应附有饮用方法的说明等。当然不同种类的其包装从材料、造型设计和美术装璜都绝不会相同的。所以包装上的内容应力戒千篇一律。突出每种包装里的茶叶特色是茶叶商品包装的最根本宗旨,无特色的泛泛而谈,既浪费了包装外表面的有限版面,而且起不到激发起消费者购买欲的作用,因此在茶叶商品包装上作广告并非一种容易的适情。

  茶叶商品包装中的广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实质就是包装装璜设计问题。如茶叶的纸盒装、金属筒装、复合塑料薄膜袋装或佛列斯可袋装以及袋泡茶、速溶茶等,其包装容器表面都是作广告宣传的极好地方。包装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茶叶原有的内在品质,同时好的包装也负有宣传和促进销售的重任。根据包装的材料、包装容器形状和装璜要求灵活运用茶叶广告,这是拓宽茶叶销路、提高批发特别是零售茶叶销售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茶叶包装上无论是文字广告还是图画广告,都应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文字图画不宜过多。文字的多少和图画的排列应是包装物外表面的面积大小和形状特征而定,同时还要十分注意文字与图画的协调性。珍田阁茶厂介绍说:茶叶商品包装上的文字广告内容有这几个主要方面:

  (4)茶叶的净重。有的包装表面还附有简明扼要的茶叶保健作用说明。有些名茶特别是久负盛名的茶中珍品,可利用优美的包装作一些自我介绍,对于一些特殊的茶叶,如紧压茶等,在其包装上都应附有饮用方法的说明等。当然不同种类的其包装从材料、造型设计和美术装璜都绝不会相同的。所以包装上的内容应力戒千篇一律。突出每种包装里的茶叶特色是茶叶商品包装的最根本宗旨,无特色的泛泛而谈,既浪费了包装外表面的有限版面,而且起不到激发起消费者购买欲的作用,因此在茶叶商品包装上作广告并非一种容易的适情。

  摘要:茶业品牌经营是实现现代茶业的重要措施。以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大明山”品牌工作实践为例,叙述了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品牌建设的实践与现实意义,总结品牌建设中创新的工作措施与方法,取得的品牌建设成绩,肯定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并期望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茶叶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茶业生产经营是广西农垦农业重要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传统茶业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在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氛围的促进下,广西农垦茶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转型中,因茶叶产品日益丰富、销售形式和区域改变而形成的结构性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在全面参与市场竞争为企业经营主体形式的前提下,加快广西农垦茶叶品牌的建设成为推动广西农垦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坚持将“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兴企之路”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确立企业品牌建设同属生产和经营的重要范畴,明确以“稳基地、严管理、强创新、提质量、拓市场”为工作方针,以服务人民做好茶为宗旨,全力打造广西农垦茶叶“大明山”品牌。通过广西农垦广大茶人6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广西农垦茶业“大明山”品牌,成为了“建国以来广西60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广西名牌产品”和“广西著名商标”,品牌价值达2.04亿元。是目前广西区内唯一同时荣登“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百强榜”和“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的茶业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产资源对茶企发展有着重要的竞争意义,建设和经营广西农垦茶业品牌离不开这些重要因素。就茶叶产品而言,成就茶叶优良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人员素质、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技术等。广西农垦茶业的资源条件在国内同行中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是形成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

  论文摘要: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线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论文摘要: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线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何为“场所精神”?从组织文化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场所精神”的本质是关于茶馆空间内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特殊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气质,在这种文化气质下人们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归属感和消费依赖感。作为现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的一种柔性化的软实力之表征,“场所精神”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设计时尚,其兴起的深层次动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1消费者对于茶文化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强烈。茶馆服务业属于典型的“消费驱动型”行业,因此现代中式茶馆无论是从硬件的装修、布局、设计上还是从软性的“场所精神”的塑造、服务品质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升、营销传播的创新等方面来看都必须善于捕捉到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城市圈当中我国的“文化消费”开始兴起,其重要的表现一方面是在传统的文化消费对象上“教育消费比重增长迅速、书报杂志消费异军突起、文娱消费浪潮不断高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休闲消费成为时尚”,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对于外在的文化氛围的消费情趣趋于高涨。茶馆场域内的消费正是典型的“文化驱动”型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现代中式茶馆纷纷走向高端竞争路线,而高端消费群体除了关注茶叶、茶水本身的品质,更为关注“场所精神”这种带有品牌号召力的文化消费因素。1.2现代中式茶馆的“供给侧”改革更为趋向于文化创意。从整个茶产业链条、茶价值链条角度来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茶叶包装与物流、茶叶营销与服务等几个清晰的环节,茶馆相对来讲属于价值链较为顶端的环节,但是相比较于传统茶馆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等),现代茶馆的社会功能更为多元化、更为突出消费群体的个性化、商务化、私密化、高端化等消费倾向,因此中式茶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核心要义就是在“供给侧”上要趋于现代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而走向“文化创意”则是中式茶馆现代化的一种尝试,简单来说茶馆的“文化创意”激活是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代表着人们对于“茶文化资源”的消费,而非仅仅是对“茶叶茶水”本身的消费。因此,现代中式茶馆的“场所精神”便成为展现这种文化创意的一个窗口。1.3“场所精神”的复古化内涵切中了现代人的返璞归真情趣。当代学术界探索现代茶馆的“核心价值”和“精神要义”,绝大多数都是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及其承载的价值哲学入手的,在人们看来当代我国快速变革的市场经济要远远超前于人们的社会心理的发展,因此,人们在这种现代化的过程中纷纷陷入了情绪焦虑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诸如职业焦虑、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人的异化”、情感困惑、高离婚率、隐私泄露等等均属此列。因此,人们渴望从传统的、复古的文化氛围(如禅宗提倡的“禅茶一味”、儒家思想提出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等)中寻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和归属感。

  从企业竞争、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每一个茶馆只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并且将自身的场所精神形成稳定的消费者依赖,才能将这种柔性的、软性的精神转化为自身的“软实力”,否则便是失败的设计。基于“场所精神”的中式茶馆空间设计应主要遵循这样两个原则:2.1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现代茶馆是典型的营利性、市场性的组织,因此茶馆的设计即便是围绕着特定的“场所精神”(如禅文化、和文化、书法文化、中西结合文化等)展开,也必须将茶馆设计的审美追求置于“实用性”的框架内,将满足茶馆的营业需求、利润需求、经济功能需求(归根到底都是消费者的主流需求)作为审美设计的首要原则。2.2可观赏性与可体验性相结合原则。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可欣赏(如茶艺、茶道、茶曲、茶乐、采茶戏等)、可品味(如茶叶、茶画、茶花等)、可审美(如茶园自然生态环境、茶哲学)、可顿悟(如儒家思想、禅宗思想、道家思想)、可体验(如采茶、制茶等)。对于当代中式茶馆的空间设计来讲,在追求特定的场所精神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前我国茶文化消费的特点,在设计中增强人与茶馆互动的内容,将消费者与茶馆从物理接触到精神接触结合起来考虑,而不是纯粹追求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体验”的设计理念。比如说,在对待茶馆内的仿古家具方面,家具本身既要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又要允许消费者可以坐下来体验,从而彻底将开放性、包容性的场所精神打入消费者内心,而不是那种拒消费者于一米开外的设计思路。

  本文认为,“场所精神”代表的是现代中式茶馆以传统茶文化审美观为核心、以茶馆自身的组织文化为底蕴、以体现当代消费者主流社会心理为内涵的一种文化观念及其氛围表达元素的集合,基于“场所精神”的中式茶馆空间设计策略可以尝试这样几点:3.1多功能主题空间设计策略。与当代茶馆行业分化相适应的一个现象是茶馆消费者消费倾向的多元化、市场细分化、消费的个性化等。因此,我们建议现代茶馆的空间设计和布局要采用多功能主题的空间设计策略,按照茶馆的承载力和场所精神的基本定位,相对灵活地设计多个功能空间,每个空间设定不同的场所精神主题(如和谐主题、自然审美主题、市井文化主题等等),从而借助于这种多元化的场所精神来吸引尽可能不同消费偏好和价值审美的消费者群体来消费。3.2情感化设计策略。在艺术设计、工艺美术等的理论当中,“情感化设计”本身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的产物,代表的是茶馆空间设计朝着消费者驱动转变的一种产物。在这里,情感化设计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激发人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的情感体验来增加产品设计的生命力。对于讲究“场所精神”的茶馆空间设计来讲,情感化设计可以从物质器物层面上的茶文化符号(如历朝历代的茶具、知名的茶画、经典的茶文学作品或茶语、茶词等)进行布局,致力于营造出一种宾至如归、恍如隔世、返璞归线绿色化设计策略。现代茶馆的“场所精神”应有的一个内涵即是“绿色设计”,即一种寻求人与茶馆良性互动、潜行修为的设计思想,因为现代人对于茶文化养生更为注重、更为关心生命的健康和质量。因此,茶馆的设计从硬件设施(如家具、茶具等)角度看,应当采用节能化、生态化、无污染化的材料进行布局和装修;在软件方面,更应当通过多媒体植入的绿色养生理念、健康生活理念等向消费者宣传现代绿色养生理念,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不错的养生平台,进而也就拓展了现代茶馆的社会功能。

  论文摘要: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线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摘要:茶叶机械学课程是高职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文章介绍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茶叶机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分析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市场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升新时期课程建设的措施。

  《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到目前我国茶叶消费人口达到4.9×108人,茶叶行业开始将消费目标群体由原来的中老年群体转向青年消费群体,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有超过20所高职院校开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或者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毕业生数量也在不断提高,为茶叶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茶叶机械学课程作为高职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所教授的内容对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茶叶机械课程在具体的讲授安排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本文主要介绍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茶叶机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对茶叶机械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茶叶机械学是研究茶叶生产各个环节(包括茶园管理、采摘、加工、包装等)所用的机械设备的专业课程,是高职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主要为于提升茶园的规划管理层次、加强茶叶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改善茶叶加工环境,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提升茶叶品质,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1]。茶叶机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茶叶整个生产过程所需机械的基本结构、操作技能以及维修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摘要:土特产有别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其包装设计除了要满足包装的基础功能以外,必须彰显土特产的特性,即地域性和文化性。因此,在包装设计的内容上要突出土特产品质的独特性和土特产背后的文化性。在此基础上,按照合适的步骤,对土特产进行包装设计:在表现形式上,要注意图形元素的选择及其符号化;包装装潢中的文字应遵循宜简的原则,尽可能以图说话;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应符合色彩视知觉原理和旨在通过色彩突出产品特性与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原则。

  所谓“土特产”,实际上是“土产”和“特产”的合称。《汉语大词典》中对土特产的释义:土产和特产的并称。在我国,土产一般指各地的农副业产品和部分手工业产品,如松香、毛竹、栲胶、陶瓷器、丝织品、花边、水果等。特产指各地土产中具有独特品质、风格或技艺的产品,如杭州的织锦、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陶器、绍兴的黄酒、南丰的蜜橘、汕头的抽纱等。因此,“土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某地出产的产品,二是某地出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而“特产”则是指某地或某国特有或特别著名的产品。然而,土特产的种类繁多,但按照目前约定俗成的说法,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品质优异的农林产品或加工产品,它可以是直接采收的原料,也可以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制品。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土特产往往以不同的地域名称冠之,诸如北京特产、湖南特产以及沂蒙特产、浏阳特产等,其包装形式可谓形形,但都存在一定问题:或就地取材,采用捆扎或盛装的方式,包装处于简单的原始阶段;或照搬现代工业产品包装方式,与土特产属性并无关联;或以塑造品牌为目的,包装却缺乏品牌内核……总之,土特产包装虽随处可见,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设计实践者,均未进行过系统的论述和专门的探讨,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土特产销售已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但土特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产品。一方面土特产的地域性销售仍然占据主流,其销售对象多为观光游客,而观光者和游客购买土特产的目的不外乎以下3种情况:一是为了品尝体验,二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三是作为记忆留念,以此留住乡愁。另一方面,土特产跨区域流通、销售,商家的卖点在于其特殊性:或类别具有独一无二性,或品质具有特殊性,或味道具有与众不同性。因此,土特产包装设计应围绕满足游客和引导游客购买而进行。为此,在其包装设计内容上,除了应当充分实现包装的本体功能以外,还要重点关照以下两个方面:1)土特产品质的独特性。这包括土特产的自然属性和加工工艺的特殊性。而自然属性一般表现在产品的形态、味觉与人的感官体验等方面,加工工艺则是通过特殊工艺而赋予产品所形成的新的视觉、味觉的与众不同性。这二者均属于感官和体验层面所能认识和体验的。2)土特产背后的文化性。设计是一种文化[1],对于土特产包装设计来说,这种文化实质上包含了在历史传承中与土特产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掌故、民俗习惯等众多内容。它们除了作为土特产特性形成和发展的史实存在以外,还蕴含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向,兼具显性和隐性、自然与人文相互并存和交织融合的特征,是特征因素和物质因素有机融合而产生出来的第三者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的精神,当然,这种艺术精神是具有物质价值的[2]。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有直观性,又有隐喻性。所谓直观性是指通过人的感官可以直接体会到的,而隐喻性则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才能领会和发现的,但这种领会和发现只需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之上,无需经过复杂的推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换言之,隐喻性表象之后的典故、风情及知识文化,通过特定的表达、表现方式是可以让人显而易知的。

  交际茶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围绕着“茶”这种饮料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体现着特定的价值观、生活立场和处世哲学、经营理念等内涵的文化体系。就我国茶文化而言,它集中展现着我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精神面貌、生态态度和“国民性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传统文化之一,更是我国向世界输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我们对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予以洞察:一是作为商业交际活动的茶文化传播,带有明显的消费属性、营销属性和交易属性;二是作为纯粹人文精神传播的茶文化传播,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人文对话性质的属性;三是作为一种体验经济的茶文化传播,比如茶文化国际旅游、茶文化的深度旅游等,是依靠将国外消费者吸引到茶文化的“特殊时空语境”中进行体验的一种传播方式;四是作为一种学术交流、学术对话的茶文化传播,偏向于交际文本、语言符号、学术理念、商务英语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在前三个层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学术对话交际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因素。

  整体性来看,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虽然是语言学的一种新型分支,但其基本的知识体系却来源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是一种多学科互相交融、互相交叉的产物,整体上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的创立者是语言学家乔治雷可夫。认知语言学不纯粹是一种关于“语言”的学问,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来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建构出来的“茶文化英译”———作为一种翻译也能够被纳入到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中去,这是它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的一种特质所在。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翻译实践等的基本立场主张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1语言的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之间最为本质的分歧在于如何看待语言的属性上。传统的主流语言学范式“形式语言学”认为语言虽然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知能力和独立的能力,但是,就语言的结构、规律等来看,语言就是语言,语言的每一个概念在客观上都对应着一个客观的存在物(即特殊的指向),并且这种语言与万物之前的联系、语言的语义是不以特定人的立场、认知等变更为变更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尽管语言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语义“特殊指向”,并且这种特殊指向具有一定的中立性,但是,在一个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下任何语义都会跟不同的主体采取的不同立场、不同利益观、不同文化背景等有关,所以,语义本身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1.2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文化“隐喻”。在语言学上,文化隐喻的概念和范畴一直存在,并且饱受争议。认知语言学家们则将文化隐喻的重要性拔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语言语义的“主观认知”差异最为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文化隐喻”的差异,或者说对于同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由于不同的“文化隐喻”存在,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参与,所以导致了人们对于特定概念认知的差异。比如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就是饱受争议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人们对于这些概念的认知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也即“文化隐喻”的差异。用认知语言学的话语来说,这种文化隐喻指的就是“从一个认知域或概念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并不是一种严格的对称关系,而是极有可能带有一定的扭曲、变形。1.3跨文化交际要注重两种文化的“互文性”置换。对于翻译实践这种较为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来讲,从语言符号到文化内涵的翻译转换并不是一种单向度的“直译”过程,而是带有一定的“互文性”安排。在此处,所谓的互文性,一方面既指两种文化之间的互相对照,另一方面也指单种文化内部之间知识脉络的互相关照、互相引用,从而用一种整体的知识结构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和语义呈现在受众眼前。

  我国作为世界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学科技的重大发明国,无论是人文性的茶文化知识还是科技性的茶文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是,受制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约束,我国茶文化的英译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2.1对外传播的茶文化专有名词翻译错乱。在对外传播中,中国茶文化相关的文本主要包括茶文化文学作品、茶文化商务交际传播文本、茶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专著、基于新媒体的茶文化影视作品等,由于不同的翻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水平差异,在对外翻译时一些专有名词往往存在典型的翻译错乱的问题。比如说,茶叶名称“六安瓜片”有些人经常采取拼音直译的方式翻译为“LuAnGuapian”,稍微有些知识面的翻译者则将其翻译为“Li原uanLeaf”,在对待最起码的名称方面竟然存在着这样错乱的翻译,严重影响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的问题。2.2茶文化内涵翻译的不到位。受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隐喻”之影响,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以来就高举起了“精神修行”的大旗,将茶文化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修行、道德准则、道德交际等来看待,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内涵。从这样的角度分析,茶文化的英译不仅仅是对交际语言符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人们对于“工夫红茶”和“功夫红茶”统统译为“kongfublacktea”,完全忽视和漠视了两者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给国外受众提供了一种轻视茶文化内涵的暗示。2.3茶文化英译的“文化融入”不足。用认知语言学的逻辑来看,如同“自由”、“民主”等概念的语义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样,东西方人们在看待“茶文化”时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分歧。因此,茶文化的英译就变得十分困难,一方面既要突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又要用西方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来让西方社会正确地接受“茶文化”,想要取得这种平衡就变得十分困难。我国茶文化英译不注重文化融入是惯有的问题,比如“龙井茶”被翻译为“dragon-welltea”,尽管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代表尊贵和高尚的图腾,但在西方社会,“龙”是一种凶暴、邪恶的化身,也就是说,我们的翻译没有正视到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带来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