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JN12月2日,信阳市茶叶协会的一则公开声明将今年市场热议的跨界联名话题再度引爆。该协会发文表示,近期市场及网络平台上销售显著标识为“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等产品,产地遍布多个省市,品质良莠不齐,严重侵犯“信阳毛尖”商标权。茶协要求产销方12月底完成整改,逾期发现违规方继续销售则将依。
新黄河·大鱼财经记者12月5日搜索发现,目前多个电商平台仍有多款信阳毛尖啤酒在售,对此,有律师表示,产销方未经信阳茶叶协会合法授权即构成商标侵权。
今年以来,跨界品牌联名频频亮相,诸如茅台咖啡、德芙绿箭薄荷巧克力雪糕等一度引发热议。然而,国内在食品、化妆品、烟酒产品、保健品等行业因产品特殊性实行许可制度,未经相应许可擅自生产销售,将面临违法风险。
信阳市茶叶协会发布的《关于维护信阳毛尖合法权益的公告》第一条即要求停止侵权行为。文中提到,“信阳毛尖”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管理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任何“茶啤酒”等非信阳毛尖茶品类产品生产销售宣传中商标性使用“信阳毛尖”字样行为,均属于侵犯“信阳毛尖”商标权。
实际上,这不是该协会第一次发文打假。10月11日,信阳市茶叶协会就曾发布情况说明,称近期市场上出现的多款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产品,均未获得信阳市茶叶协会授权使用“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涉嫌商标侵权。其原料中所称含有“信阳毛尖”茶,无法证明出自原产地信阳。
在今年啤酒行业整体下行的环境下,茶味啤酒成为细分品类中的一匹黑马。京东超市此前公布的双11酒类数据显示,10月14日晚8点—11月11日,茶味啤酒的成交额同比增长5324%。同一时间段,1919茶味啤酒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0390%。
业内人士介绍,茶味啤酒是一种结合了茶叶和啤酒风味的创新饮品,通常在啤酒中加入茶叶提取物或茶香精油,以赋予其独特的茶香和口感。这种饮品不仅在口感上融合了茶的清香和啤酒的醇厚,还在视觉上呈现出茶色的液体,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茶味啤酒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喜欢尝试新奇口味的消费者。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该类啤酒在市场上逐渐受到欢迎,成为一种时尚饮品选择。
信阳市茶叶协会维权有无依据?新黄河记者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商标网发现,信阳市茶叶协会最早在2001年12月24日申请了“信阳毛尖”商标,商标类型为“证明(地理标志)”,商品/服务范围为“茶叶代用品;茶”,最新专用权期限从2023年3月14日—2033年3月13日。
值得注意的是,“信阳毛尖”的商标类型为“证明(地理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六条,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在信阳茶叶协会发布公告3天后,新黄河记者12月5日搜索发现,多个电商平台仍有多款信阳毛尖啤酒在售。蝉妈妈数据显示,在抖音平台上的啤酒品类中,12月3日销量最高的为文新信阳毛尖精酿啤酒1L大分量装成箱装。而目前,金星和文新也是当前市场上最畅销的信阳毛尖啤酒品牌。
信阳市茶叶协会在《公告》中明确,所有“信阳毛尖”茶啤酒生产及销售企业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不得将“信阳毛尖”字样作为产品名称等进行商标性使用,逾期继续在线上线下商标性使用“信阳毛尖”进行生产销售宣传的,信阳市茶叶协会将依。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跨界品牌联名频频亮相,吸引众人目光,不仅麦当劳、肯德基、喜茶等品牌多次“出手”,就连LV、FENDI、茅台等高端产品也纷纷与快消品牌联名。然而,如果产销方未经相应许可擅自生产销售,将面临违法风险。
一个典型案例是,无锡某经营公司在未领取食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开始从事咖啡制售等活动,且未取得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商标授权的情况下开始自制茅台咖啡,并对其销售的商品进行宣传。该公司的行为涉嫌违反我国食品安全法、商标法等,最终被执法部门认定违法,并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日前公开发文表示,信阳市茶叶协会发布的公告具有法律依据。“信阳毛尖”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产经营者使用“信阳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应当经商标注册人信阳市茶叶协会许可,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若企业或组织在非信阳毛尖茶品类产品生产销售宣传中商标性使用“信阳毛尖”字样行为(跨类别使用),均属于侵犯“信阳毛尖”商标权。商标注册人信阳市茶叶协会以及合法使用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信阳毛尖茶生产经营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有权对商标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维护,禁止未经许可的商标性使用行为。
付建认为,市场上联名款频出,对于消费者而言,比起品牌跨界联名带来的新奇,产品质量更是引人关注。如果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造成损失,消费者可以向问题产品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请求损害赔偿。
品牌联名,不是盲目的联名,不是盲动的商机,更非监管的盲区。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销形态的更迭,都不能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代价。只有建立在监管到位、商家自律、买家自制的基础上,品牌联名才能还原积极的经济属性和合理的商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