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体育APP下载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5日电 (吴平华 陈小芳)初冬时节的四川高县一片安宁祥和。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冬管”作业的忙碌身影。
冬阳下,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商品茶基地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2022年度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域、四川省第一批名优茶生产基地县、红茶重点产区等牌匾熠熠生辉。
“我全家都吃的‘茶泡饭’。”说起种茶,高县罗场镇春茗村4组茶农王丽很自豪,“我家16亩茶叶,今年卖鲜叶就收入了16万元。”
春茗村有茶园1.1万亩,是高县目前茶叶面积最大的村。已获评全国第三批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部茶叶标准生产基地和良种茶苗繁育基地、万亩亿元茶叶核心示范区、川南早茶第一村等。
茶叶绿了春茗村的山坡,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今年,该村茶业综合产值达2.4亿元。
高县现有茶园33万亩,产茶镇10个,茶农4.6万户、14万人。已建成茶叶产业带6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8个,省、市、县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4个,茶旅融合园区5个。
在高县,像王丽这样的茶农比比皆是。他们以茶为业、以茶生财,依托茶园这个持续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茶泡饭”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2024年,高县茶农茶叶鲜叶销售收入26.52亿元,人均鲜叶收入1.9万元,同比增长7.84%。
冬阳暖人,茶香氤氲。在高县复兴镇白鹤村茶园,镇农技人员正为茶农讲解、示范机修茶树技术要领,为来年茶叶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培训提能,是高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2024年,高县持续在10个产茶重点镇开展生态低碳茶园创建工作,围绕茶园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鲜叶快检等重点内容,对茶农、茶企、农资经营主体、镇农技中心人员分别开展分类分级培训,推广生物农药、农残快检技术,试点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切实保障茶叶源头安全;建圈强链构建起“龙头企业+茶叶初制厂+社会化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茶农”的利益链,培育茶叶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专业性有偿社会化服务,形成了“龙头企业卖好茶、茶叶初制厂做好初制茶、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管好茶、茶农种好茶”的利益共同体。
与此同时,继续支持符合县级规划相对连片区域的茶园标准化建设,大力改造低产低效茶园,促进茶叶基地提质增效;继续与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合作,邀请专家开展茶树良种、栽培、植保及茶叶加工、茶产业经济等全产业链技术指导、培训和研讨推介,合力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宜宾早茶高县开园采摘活动;承办2024年宜宾早茶产销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21份,协议金额7.66亿元。”
“今年,高县‘早白尖’绿茶和川红红茶先后‘漂洋过海’,分别出口乌兹别克斯坦、欧盟、美国、墨西哥等。”
高县是全国优质早茶原料基地和“川红工夫”原产地。今年,高县按照“二产带动,一二三产联动”的思路狠抓主体培育,加大政策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提升全县255家茶企加工能力;积极融入“川红工夫”“宜宾早茶”区域公用品牌,举办、承办系列茶事活动提高茶产业知名度;组织茶企组团赴北京、上海、青岛、哈尔滨等地展览展销,宣传推介高县茶产业、茶品牌。在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高县早白尖茶业、川红茶业、云州茶业先后获“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在巴黎世界之茶国际比赛中,川红茶业“川红工夫紧压红茶长江红”获美食奖,香歌·玫瑰花香、川红·红贵人入选2024“中国好红茶”。
截至目前,高县茶产品已先后获评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名牌产品、西部名优农产品、“峨眉杯”金奖、四川名茶等。
满山绿叶子“生”出灿灿“金票子”。今年,高县产干茶3.2万吨,茶业综合产值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2%、5.2%。(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