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原标题:茶园吐新绿,茶业有“钱”景!今年梅州春茶采摘面积约35.4万亩,产量1.86万吨
采摘、摊青、杀青、炒制……阳春三月,正是春茶采摘上市时节,我市各大茶园采茶、制茶正忙,处处茶香四溢。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春茶采摘进度已过半,预计今年茶叶种植总面积36.5万亩、产量3.15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3.1%和3.4%。其中,春茶采摘面积约35.4万亩、产量1.8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7.5%和5%。
近日,记者走进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马山生态茶园,只见成排茶树吐露新芽,采茶工人背着茶篓在园中穿梭,熟练采摘鲜嫩的茶叶。
“我们今年的春茶从4月2日开采,预计5月初完成采摘。”该茶园种植管理负责人张爱连告诉记者,去年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茶园进行松土、平整等管理,预计今年春茶的质量比去年有较大提升。
据了解,马山生态茶园由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投资,茶园及林地面积3000多亩。茶园地处海拔近千米的莲花山山脉的九龙嶂范围,平均海拔800米以上。“良好的种植环境,加上我们采用的生态种植管理技术,使我们产出的茶叶品质上佳。”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饶国清告诉记者,该公司在传承“客家炒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改良了制作工艺,研发了清香型客家炒绿,大受消费者欢迎。该茶园产出的马山茶产品荣获第八届至第十三届全国名优茶质量特等金奖、金奖,马山金针绿茶曾获“梅州茶王”荣誉称号。
在兴宁合水镇铁山茶场的茶叶加工厂,杀青机正在作业,工人们炒茶正忙。“我们公司自有茶叶种植基地3360亩,与茶农合作种植面积8000多亩,主要种的是白叶单丛,采摘时间相对紧张,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请五六百名采茶工人。”兴宁力量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罗英村“产业村长”刘彬介绍道,铁山茶场春茶自3月21日开采,4月13日已完成春茶采摘。
据了解,铁山茶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保存有宋、明、清时代栽种的老茶树,是广东省连片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园之一。2019年,外出乡贤刘科文响应兴宁市委、市政府号召,返乡成立兴宁市力量农业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原来众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小弱”茶叶生产转换为公司集约管理,并引进现代化制茶设备,推动茶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预计今年春茶干茶产量约10万斤,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其中老客户预订的订单占了三成以上。”刘彬说道。该公司今年计划拓宽茶叶销售渠道,积极探索与新式茶饮店合作,进一步凸显联农带农效益,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春茶已采收六七成,产量比去年稍有增加。
云雾缭绕的茶山,道路两侧间种的桃梨、樱花、杏花、梅花、紫薇等花木,内容丰富的茶文化体验馆……行走在马山生态茶园内,宛如置身于景区之中,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
据介绍,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梅州市丰顺县茶叶产业园(扩容提质)牵头实施主体,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根据马图村红色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做好“茶文章”,以茶为媒,以红为基,发挥马山品牌优势,在修复保护红色遗址、开拓生态茶园的同时,通过文旅、农旅、茶果、红色文化、康养文化相结合,将当地特有的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全面融合,打造成集红色文化教育、生态康养体验、茶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茶文化产业园。
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占地规模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马山茶文化休闲产业基地,包含绿色茶产业馆、红色文化纪念馆、农耕民俗文化馆等配套附属设施,将其打造成集茶叶产业技能培训、绿色生态产业体验、绿色茶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党建教育与农耕民俗文化于一体的马山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以“品红军名茶、赏青山蓝天、吃绿色健康食品、享大自然环境、重踏红色革命足迹”,打造“一村一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成为产、教、游、销相结合的综合产业基地。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素有“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市持续叫响“让世界爱上客家茶·客家炒绿”的口号,将“客家炒绿”作为重点打造的第一品牌,集中资源力量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茶叶产值超60亿元,推动茶叶成为梅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
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初,我市印发《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以打造和建设“客家绿茶之都”“中国单丛茶乡”“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为发展总目标,立足梅州市客家文化、长寿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四大优势,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推动绿色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融合化发展,力争到2027年底,梅州市茶产业实现一产产值75亿元,综合产值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