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江南APP·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销售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4-09-02 12:07:26

  江南JN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叶销售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为了克服茶叶受潮发霉的缺点,祖辈受到酿酒的启发,想出了一种像酿酒一样来酿茶的方法,做成了一种酿茶。酿茶不易发霉而且越陈越香。这种酿茶方法历140余年留传了下来。”可惜,这种古方,并没有能够让Gary那个在大山里的家乡摆脱贫穷。

  这个世纪初,山里孩子Gary成为了一名微生物学博士,辗转去加拿大与美国进行科研工作。业余时间,他对老家的茶曲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一个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食用的复方益生菌群,该菌群中的一种优势菌,有着只在茶叶中迅速生长的特性。不久,Gary还发现长期饮用益生酿茶,除了茶叶本身所具有的明目、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癌的作用之外,还具有类似茶树菇和灵芝的作用,特别是有益气止咳、安神止头痛,理气抗脂肪肝、健脾养胃去风湿等功效。

  而且,Gary了解到,在发酵茶行业,我国的普洱茶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出口海外。因为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有很多微生物不可控制,无法通过欧美的食品检疫。目前在海外唐人街喝到的普洱,都是以个人出境随身物品的方式带往国外的。这正是目前国内三大普洱茶商最大的困扰。而Gary目前研究的技术,正是可控发酵的关键环节,如果成功,发酵茶便可出口。

  Gary决定改变家乡酿茶技术的命运,改变家乡父老们的命运,也改变他自己的命运。

  Gary带着梦想回国,他邀请好友Sunny,一位商学院教授,作为营销顾问。sunny告诉Gary,光是想法不行,得有实践,但是,在产品出来的同时,Gary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的东西想卖给谁?

  Gary试做了一些样品,在普洱见到了他仰慕的名师,而且在第三次登门时老师傅同意品鉴他的茶叶。Gary得到的回答是:“这茶不错,可以和我的三年陈茶相提并论”。接下来,整整一年,他辗转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各地,为原料、厂房、工人奔波。

  一年后,他注册了Lc公司,拥有三位股东,他任总经理,另外两位合伙人分别负责工厂管理和茶叶批发市场的门店;他还拥有了一个一次性量产100吨成品茶叶的工厂,以及广州和上海某茶叶批发市场的门店各一个。你的产品想卖给谁?

  接下来,Gary觉得Lc公司万事俱备,只欠“营销”。但是Gary根本不想回答Sunny关于“东西卖给谁”的问题,他只想找个“促销方法”打开市场。

  Lc公司的茶叶采用产于云贵高原的大叶种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是一种既比普洱黑茶更卫生安全,又比红茶发酵更充分,而且具益生保健功能的全发酵茶。Gary将产品优势归纳为四点:口感出色、发酵剂新配方、安全质量保证和标准化。

  和所有技术创新型企业一样,企业主Gary掌握核心技术,他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觉得这个产品好极了,但是,他的茶饼在茶叶市场却无人问津。他很费解,于是向sunny求助。Sunny拒绝和他谈“促销”,只追问一个问题:你的东西想卖给谁?

  当Gary再一次和Sunny一起品茶论“道”时,距离最初谈想法的那一天,已经过去近36个月。关于“消费者需要”的问题很快达成一致:安全养生(这是由可控发酵技术支持的利益点)。不过,在目标市场方面,从不同纬度细分市场时,二人分歧不断。

  地域细分角度的分歧:在一线(区域辐射力强的城市)、二线市场(消费力较强的地级城市),还是三四线(经济发展迅速的县级市)?

  消费场合(购买动机)方面的分歧:是卖给家庭,还是个人?购买后自用还是礼品?

  Sunny坚持认为,先要回答“产品卖给谁?”,进而可以回答“产品特点是什么?你为什么要买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了答案,LC公司自然知道如何做。

  因为产品注册的问题,LC公司只能注册非普洱,所以Gary算是被迫选择了“益生茶”。可是,LC的股东们觉得这些讨论离题很远,是500强公司才玩的,不想深入。此时,LC遇到了的现金流困境。寻找有意义的差异化

  半年后,LC公司的股东只剩Gary一个人愿意再投入,而Gary的钱也是抵押个人资产贷来的。亲历市场后,他总结出茶商们之所以不想代销他的产品,主要是两大原因:第一,茶商们不知道他的东西是什么?第二,茶商们觉得产品没有卖点。不过,这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而已。Gary明白了Sunny的建议是有意义的。

  但是,公司必须先生存下来,再回答这些问题。2010年9月,他找到了一家专门采购商务礼品的公司,希望年底潜在的采购量可以让LC公司渡过困境。但是连礼品采购公司都不满意现在的产品,他们说产品不够特别。Gary固执地认为,这只是品牌名称或包装的问题,Sunny却不同意,她认为从成本出发,现有外包装如果可以利用,则是最好的办法。

  Sunny建议Gary从这个商务礼品公司出发,回答那些问题。虽然LC公司并不明确饮用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不知道他们是否了解发酵茶的养身知识,但是,起码知道购买者与饮用者不是同一个人,前者需要礼品是因为其与众不同,可以表达心意;后者会因为与众不同而阅读说明书中关于功效那一段,通过尝试产品,体味赠送者的心意。

  这个机会好极了,因为它突然使关于细分市场的讨论变得那么简单。所以,关键就是定位了。定位的本质是差异化,而最基本的差异化是产品差异化。不过,“可控发酵技术”并不是有意义的差异化,因为对消费者而言,技术完全没有销售力。

  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包装与产品名称“益生茶”不应该改换。虽然现有包装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其风格与中国人新年礼物的风格基本吻合。那产品差异化应该体现在哪里?

  Sunny从打印机上取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颗心。“Gary,一个月之内,做这样大小的心型迷你茶坨,有问题吗?”Gary如获至宝。2011年阳历新年和农历新年,Gary的心型迷你茶坨在实体店和网店都销售一空,商品礼品公司甚至采购了很多传统造型的茶坨。暂时摆脱现金流困境的Gary,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

  兔年的春节,Shmny收到一份礼物:一小箱益生茶,里面有八个六边型红黄凤凰祥和图案纸盒,每个纸盒中装着10颗心型迷你绵纸包装茶坨。

  心型茶坨事件,让Gary完成了重大的转变。他完全同意Sunny的观点,心型茶坨救得一时之急,救不了一世。虽然LC公司很快进行了原料的多样化,对心型茶坨进行了产品项目的细化。但市场上很快有了类似的产品,有一些包装得更精美,卖更高的价格;有一些则依靠淘宝金冠商家的声誉,以低成本销售一路领先。

  摆在LC公司面前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按Sunny的说法,最持久的生命力来自于品牌形象的差异化。可是基于品牌形象的定位不仅是一纸报告,关键是大量的持续的传播投入。作为一家创业公司,LC必需在保证现金流的情况下去做品牌形象的投资。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起到了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作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显著功效。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其茶业销售网络在90年代初步形成并日益扩大。安溪茶叶主要内销往本省的漳州、厦门、泉州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外销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和东亚的日本,每年为国家创汇2000多万美元。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市场。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高度发展,农业实现高度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利益关系还不协调,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经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安溪茶业是1985年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后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化的提出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几年来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名牌战略实施不力等不少困难与问题。仍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团结协作不断努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及环境的巨大变革,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无疑会加快。安溪县以其特色产业——茶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此次的安溪之行,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在当前我国农村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合适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吸引分散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供销、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根据农业各产业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选择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相对松散型的联结方式,如“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比较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这种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性商品买卖关系。可采用紧密型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如股份制)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实施者,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向农户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和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生产,成为产业化中的“原料车间”,参与企业的最后利润分配。在发达地区,及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地方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可采用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结方式,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双方一般签有协议成合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使农户利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部分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可采用此形式。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往往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互相配合、分工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的功能。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将现有的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利用股票上市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进行多种样式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政府应当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产品将面临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成为左右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巨头。

  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其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再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最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工作,鼓励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②加强现代农业良种开发推广工作,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名优特水果、蔬菜和粮食品种,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③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有偿承包”等形式,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推广落到实处。④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新品种和加工业的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增值多的产品、运用技术,并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过程。政府应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维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为分散的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再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技术引进等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农户(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要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要求安排生产,保持生产与市场的动态一致性,就必须避免政府代替农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包揽过多。此外,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民(企业)负担,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①④安溪县茶果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安溪乌龙茶简介》。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杜梅萍:“九五”留给“十五”的最大课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前线.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5.张开华:试论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及政策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6。

  6.王书芳:农业产业化:又一次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与争鸣》1997.11。

  8.李刚、赵华安、李新香、阎方台: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7。

  9.沈筱敏:我国传统农业的分化与现代农业的成长,《农业经济问题》2000.4。

  我国职业教育因为缺乏自己清晰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一直处于模糊和不断修正阶段,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习实训的设计与安排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虽然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没有形成理论性、系统性和标准性的东西,缺乏指导性。培养出的人才偏理论学习,在职业能力方面欠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因没有参与到学校教学,招聘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人才进入企业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再培训,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教育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人才教育领域的现实境况。传统的学徒制可能更多的是用于某些手艺的传承,而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在教育形式上强调“师傅”教“徒弟”,而且对职业教育在既定教育目标下的课程、评价和培养环境等诸多方面做了革新。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它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重庆茶产业一直是农业的支柱。调查显示:一方面茶叶种植和加工环节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当地的农民,经过短期操作培训后走上的工作岗位,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和质量标准意识。另一方面,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据重庆市茶叶协会人才预测分析报告预测,未来5年重庆市需要更新的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检验的技术人才分别在3.9万、2.7万、1.6万、0.5万人左右,而目前重庆市中、高职院校中仅有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茶叶生产过程中用工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对接产业,满足用人单人需求。显然,建设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尤为关键。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长年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并把它作为重点骨干专业来建设。学校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软、硬件条件,分别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再通过不断的资金投入、设备更新、教学改革及资源整合,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一定能建成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以“面向市场,面向茶行业,培养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检验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行联合办学模式,产、教、研融为一体。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强化内部管理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从2007年至今连续8年招生,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重庆及其它西南地区,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学校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云岭茶叶有限公司)结成校所联盟(校企联盟),依托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技术优势及基地优势,校所合作共同打造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制定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321”工学交替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定专业特色,有较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2012年6月甘宝青获得手工制茶(红条茶)一等奖,王凤获得手工制茶(卷曲形绿茶)一等奖,杨万超获得手工制茶(卷曲形绿茶)三等奖。2013年6月杨海燕、范文碧分别获得手工制茶(手工卷曲形绿茶、乌龙茶)二等奖;代娅琴获得手工制茶(手工扁形绿茶)三等奖。

  2011年学校茶艺表演在才艺比赛项目中荣获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第一名,并受邀参加当年的全国第八届中职文明风采颁奖晚会。2012年继续荣获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第一名。2012年5月重庆永川第五届青少年活动比赛中学生茶艺荣获两个单项二等奖一个团体二等奖。2013年学校受邀参加了重庆市永川区“战旗杯”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2013年10月参加第三届重庆市茶文化艺术节荣获最佳解说奖、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奖项。2013年“中泰风情园杯”永川区第七届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中长嘴壶茶艺荣获“最佳组织奖”。同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成果展中,荣获“茶艺表演第一名”,制茶比赛“第二名”的佳绩。

  腾讯网、凤凰网、永川网和永川日报等媒体对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茶艺表演做专题报道。

  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建立了总价值247.6万元茶叶生产与加工实训基地。有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训室7个,其中名优茶加工实训室4个,用于学生手工制茶和机械制茶实训;检测实训室2个,用于学生茶叶及其他农产品检验、检测实训;茶艺表演训练室1个,用于学生茶艺技能训练。建有能开展工学结合与顶岗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2个,有较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通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及校本培训等,该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农业推广硕士7人,研究生比例高达83%,“双师型”教师17人。每学年聘请茶研所、云岭公司、重庆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等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讲课,有力地提高了专业的声誉和质量。

  近3年,教师获得各项教学竞赛奖项国家级1项,指导学生参加中职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优秀奖1项,区级优秀奖1项,近两届“文明风采”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国家级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0人次、优秀奖10人次,市级一等奖14人次、二等奖24人次、三等奖23人次。参与制定国家级教学标准1项,申报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视频公开课2项,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专业教材6部。近2年在国家公开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核心3篇。主持、参与国家科研课题10多人次。

  综上所述,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具备了一定软硬件条件,具备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按《陕教科〔2016〕20号文件:关于报送”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发展情况调查材料的通知》精神,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汉中职院)对学院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承担或主要承担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项目进行梳理比较,从中筛选出“红茶及控量富硒红茶研制推广”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项目,按“成果概要、形成过程与方法、成果内容、实践和应用效果”等要求,形成报告已报送。为彰显这一成果的社会效益,公开发表交流,以践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实现建设陕西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

  “红茶及控量富硒红茶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这一科研成果是汉中职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院茶业技术教授徐凯明作为项目主持人,带领学院茶学教师及相关教师,联合校外实训企业及其技术人员,在多年钻研国内红茶市场需求和陕南红茶生产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吸收肖永缓、许春霞和李向民等人研究富硒茶的成果,在主持开发(南郑)“控量富硒绿茶”成果后,经3年攻关研究并随后推广应用而形成的一项成效显著的教育科研成果项目[1-3]。

  该成果总结出陕南高档优质条红茶生产技术并创新控量富硒红茶生产技术,克服了陕南高档条红茶生产工艺难题和天然富硒茶含硒量不能人为控制导致变幅大,其他人工富硒茶忽略了其含硒量控制这一现行技术难题,研发出高档优质控量富硒条红茶(功夫红茶)产品及生产技术。生产的控量富硒红茶含硒量可在设定量变幅范围内(±0.5 mg/kg)。可适应不同缺硒地区的人群保健需要而较为准确地饮用该产品补硒保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该科技成果经委托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查新,结论为在国内相关文献中,未见有该技术报道。经汉中市科技局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学博士生导师肖斌教授等省内外知名茶业专家进行评审(鉴定),结论指出:该项目选题正确,针对性强,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该项目创新点是在红茶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优选亚硒酸钠,经控量富硒鲜叶生产技术试验所获线性回w方程为基础,人为设定生产茶的硒含量在一定范围。并研究了红茶加工中硒含量的变化及本地高中档红茶最佳生产季节、原料及工艺技术,研制的红茶达到条红茶中高档品质水平,富硒品质优良。对丰富陕西茶产品、推动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该技术填补了国内控量富硒红茶生产技术的空白,该成果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科技成果推广应用5年来,效益良好,累计推广效益达3亿元以上,推动了汉中及陕西茶业新一轮发展,是汉中职院服务当地特色茶产业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科研项目。

  汉中职院秉承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学院农林科学与技术系的领导及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围绕当地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以徐凯明教授为首的茶业科研教学团队在茶学研究中发现,红茶作为世界第一大基本茶类,年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0%以上,且已有上百年生产历史[4]。我国是红茶生产的始祖国,安徽的祁门红茶和云南的滇红茶等早已享誉国内外,近年来金骏眉红茶也后来居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茶的保健作用被大众逐渐认识和接受,使国内红茶消费量快速增长,拉动红茶在2010年生产量同比增长达40.4%之多。国内以金骏眉等品牌为代表的高档条红茶走俏,其中陕西省红茶消费需求也很时兴。在有市场的情况下,陕西及汉中能否生产国内市场上走俏的高档条红茶,成为摆在陕西省汉中市茶行业的重大难题。徐凯明及其团队在研究20世纪50―60年代陕西省生产条红茶未能投产的技术原因和20世纪90年代汉中市镇巴试产碎红茶没有质量和经济优势的教训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私下小样试制,取得一定成绩后,引进福建茶技人员在南郑汉山茶业公司茶厂收制,对高档条红茶工艺进行反复试验摸索,找出了制约汉中市及至陕西省高档条红茶质量优良的萎凋偏轻、揉捻不足、干燥火力不快等生产工艺问题,并进行了改进,使高档条红茶生产技术赶上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汉中茶树鲜叶原料所制的高档条红茶质量达到国内俏销的金骏眉品牌红茶水平。随后,高档条红茶生产技术开始在一些茶叶生产条件好、只想生产红茶产品的陕西省茶叶厂家及公司推广应用,所生产的红茶由于质量好、价格低,一部分被福建等省人员收购,一部分在本省本市茶叶市场上也很快销售一空。几年间,陕西省红茶生产厂家快速增加。

  在汉中高档优质条红茶生产技术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为彰显陕西茶富硒的特色,进一步发展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同时又可依量补硒的领先技术。2011年申报了创新型科研项目――控量富硒红茶的研发,得到了汉中市级科研计划立项和经费补助。经2年多进一步的攻关研究,2012年9月通过了汉中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评审,同年被陕西省科技厅登记成为陕西省科技成果。

  认真总结过去陕西省试制红茶技术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入茶业生产实际,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中试,中试后开始生产试验,取得了成熟的陕西省高档优质条红茶生产加工技术。其技术要点:首先茶树栽培上要无公害、有机化,使鲜叶内成分丰富、质地优良。其次要采摘细嫩,以春茶中后期单芽或小1芽一二叶初展等适宜鲜叶为原料。制茶工艺上要重萎凋,失水达55%~60%,时间以20~25 h为好。揉捻要充分,轻中揉2次,以1.5~2.0 h为宜。发酵(渥红)要适当偏轻,预估上烘干过程的变化。干燥时要火力强、速度快,以110~130 ℃热风温度,薄摊1~2 cm 15 min达到毛茶干度为要。以热风盘式烘干机为优,现常用的箱式烘干机不佳。

  根据茶树聚硒和叶面施硒能在茶树体内生物转化为有机态为主的含硒特性。利用陕南富硒土壤背景,通过试验总结出施硒和茶硒的线性回归方程,再根据生产需要设定所产茶硒含量范围,计算出施硒剂量及生产用量,并在所需规格的制茶芽叶长出前6 d,在所要生产的一定茶园面积上,喷施硒水溶液在茶树叶面上。经6 d的吸收转化和生长分布,在排除施硒后1~2 d降雨的情况下,采摘所需规格的茶鲜叶,并在6 d内为止,将鲜叶按本省市高档优质条红茶生产技术进行加工生产,所产条红茶即是含硒量控制在设定范围内的控量富硒红茶(高档优质条型红茶)。其含硒量范围可在设定含硒量的±0.5 mg/kg范围内。

  2012年4―5月,在宁强h胡家坝镇老代坝茶厂的茶园,设定茶硒含量为3.5 mg/kg,结果产品送检含硒量为3.64 mg/kg,控制在(3.5±0.5)mg/kg范围内。经多次生产试验,控硒精度可达±0.5 mg/kg。

  3年来该成果推广应用效果非常明显,仅汉中市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汉中市生产红茶的企业就有几百家,产值达2.36亿元。汉中市红茶产品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参加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蝉联大会红茶类金奖和特别金奖。据市(县)农业局统计,2012―2014年3年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创效益累计达1.2亿元。2015年,该项技术推广效益达上亿元。2016年计算在内累计创效益3亿元以上。推动了汉中市及陕西省茶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汉中市茶园面积发展到7.07万hm2,2015年产值达62.4亿元,综合年产值达248.8亿元,汉中市农业的支柱产业是汉中广大茶区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在全省效益更大,2011年全省仅有茶园9.8万hm2,年产量3.4万t,在以红茶及控量富硒红茶等茶叶产品带动下,陕西茶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15年底,全省茶园发展到14.4万hm2,年产茶叶达8.5万 t,产值达113.7亿元,成为列各省第7位的产茶大省[5]。该成果已成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典型。

  [1] 肖永绥,许春霞,方学良,等.陕南茶区的硒[J].中国茶叶,1989(5):36-37.

  [2] 徐凯明,雷勇,刘懿.论“控量富硒茶”研发的意义[J].陕西农业科学,2008(6):92-94.

  [3] 徐凯明,雷勇,李志新,等.控量富硒茶技术查新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1(4):39-40.

  云南人工发酵普洱茶(简称熟茶)问世后不到两年,香港盛传普洱茶消肥减瘦,降血脂血糖,抑制脂肪肝和改善便秘。在此之前,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史书记载,普洱茶的药用价值仅停留在消食去腻比一般茶叶功能彰显的层面上。香港利丰公司林芝铭小姐用人工发酵云南普洱茶设计了一个冠名“美的青春茶”小包装卖往日本。被世人视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了云南普洱茶的妙用,视其为中国古代传来的“神秘茶叶”。日本媒体介绍,好的云南普洱茶需要2、3年发酵期,产量难以提高,货一直不够卖。商家有个通病,东西越少越狂抢。从1978年开始,每届广交会日本商社都蜂拥而至,大肆抢购普洱茶,不问真假不问质量,有数量就行。当年日本经营普洱茶的有横滨日中贸易、新光贸易、丸成商事、神户东荣等二十多家商社。云南供货能力有限,每年只能提供两、三百吨数量。云南出口数量追不上日本的消费热潮,引出了普洱茶发展历史上的怪胎,广东、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先后用小叶种烘、炒青茶叶渥堆发酵供应日本市场。据日本大藏省通关统计,到1980年5月末除绿茶外的中国发酵茶叶进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260T,大大超过79年的940T,估计全年进口量将达到2000T(见图)。几千吨真假“美猴王”拥进日本,牌子名目繁多,有“窈窕茶”、“瘦身茶”、“减肥茶”、“蜂腰茶”、“云南铭茶”等等,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差距悬殊。中国发酵茶叶在日本市场迅猛发展和不成熟的乱相,给竞争对手提供了机会和口实,有人利用媒体攻击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产生霉菌。质疑霉菌的社会舆论当头一棒,打晕了消费者,普洱茶销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从日本大藏省的茶叶进口统计资料可以看到,日本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已经开始从广东口岸进口中国人工发酵茶叶,但数量小,销售对象主要是中国侨民。广东的发酵茶,香港俗称广东陈茶,主料是越南茶和本地绿茶。广东1965年进口越南毛茶500吨,67年至69年进口2000吨,71年至73年进口1000吨。云南从1956年开始到“”结束,每年调供广东100吨左右晒青毛茶参与拼配发酵。云南茶数量少,杯水车薪,在广东陈茶中不起主导作用。广东陈茶原料不同,虽经发酵,销售时也打着普洱茶的名,却明显没有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酵后的特殊药理作用。微生物同云南大叶晒青茶的人工结合,扭转了广东陈茶在日本市场十多年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在短短的时间里敲开了日本主流社会的大门。世上的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微生物是块敲门砖,敲开门后却被视为可能污染净土带来危害的霉菌。

  日本人有个特点,业内竞争异常激烈,但遇到共同威胁和可能得到共同利益时极容易结盟行事。丸成商事株式会社洪维成先生携夫人飞往北京,代表经营普洱茶商社向总公司反映日本普洱茶市场困境,请中国派出代表团调查情况,解决市场乱相,解答普洱茶相关问题。

  丸成商事既卖乌龙茶又卖普洱茶,因而总公司通知广东云南各来一人参加与洪维成先生的会谈。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科连少利科长和我分别从广州和昆明飞往北京。会谈在东华门前出口大楼一楼洽谈室进行,中方由中土畜总公司茶叶处陈文副处长主谈。洪维成先生在日本出生,祖籍福建,会讲闽南话,他介绍了日本近几年市场变化情况,重点谈的是普洱茶。日本传统喝蒸青绿茶,除少数人接触发酵红茶外,总体对中国其它特种发酵茶认识了解不多。经日本科研机构研究,证实云南普洱茶对血脂降低有特殊功效。现在不仅华侨喝,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经开始关注普洱茶。他谈了几个市场问题一是日本人习惯喝的绿茶不发酵,对茶叶制作有微生物参与感觉陌生,喝普洱茶说有霉味,希望中国方面能对普洱茶中的霉菌做出合理解释。二是假货太多,鱼目混珠,造成许多日本人在花钱购买他们对发酵茶的无知。当他们发现上当受骗,会怀疑甚至抛弃普洱茶。三是商家只顾当前利益,夸大宣传,不正确引导容易造成市场大起大落。洪先生的意思是日本特种茶经营商家邀请中国近期内去一个调查团,理顺市场关系。

  洪维成的北京之行,其实是总公司驻日本代表处促成的。面对混乱的市场,众商家纷纷上总公司代表处反映,请求帮助支持,解答有关普洱茶的技术问题。一段时间里,翻译王营环应接不暇,可他不熟悉普洱茶,无法解答连串的提问,特别不能轻易回答有关霉菌的问题。代表处里只有福建而没有云南来的同志,处理普洱茶事务显得力不从心,不久后升任总公司副总经理的马克谨代表担心普洱茶市场走偏,因而出了一个让商家直接到北京反映的建议。

  陈夷文副处长说,“前年我带中国茶叶贸易代表团首次访问日本,那时中国特种茶在日本主流市场刚刚起步,数量小,问题没有那么多,今年发展特别快,情况不一样了,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特种发酵茶销量大增,必然影响日本本土不发酵绿茶的销量。”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丰富的茶事经历和社会实践积累,是中国茶叶加工工艺和茶品多样化的天然创发基础。中国出现形式多样、程度不同的茶叶发酵方式,先后发明和使用了酶促变化、湿热作用、渥堆作色、自然氧化和微生物发酵等加工方法。陈副处长说话声音不大,但中国茶叶的厚重历史给予她充足底气评说日本竞争对手“日本只生产蒸青绿茶,发展上只停留在绿茶阶段,自己没有发酵茶,就说不是好东西,以攻击霉菌来否定微生物发酵没有社会实践认识和科学根据。”她认为日本不产特种发酵茶,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洪维成先生反映的情况很好,有助总公司通盘考虑,制订一套管理日本市场的方法。

  陈副处长晚上设宴招待洪维成夫妇一行。席间讲定,总公司近期组织一个小组赴日本,重点调查解决普洱茶问题。第二天一早,总公司九处(茶叶处)业务员李振基、广东连少利和我陪洪维成夫妇去爬香山。李振基在北京工作,外事活动多,以前又出过国,穿了一套西装,走热了解开全部扣子,看上去还顺眼。我和连少利没西装,穿参加广交会发的外事服装补贴费做的中山装,全部解开扣子似乎不协调,走热了只好解开上面几颗扣子。洪先生的风衣似乎比中山装要飘逸一些。丸成商事是进口普洱茶的大户,北京之行顺利,洪维成先生心里高兴,爬山时情绪很好,六十来岁的老人了,不休息,一口气从山脚爬到山顶,我们跟着都感觉吃力,连少利干脆躲到半路一个亭子里休息去了。

  接到通知,让去日本,我感觉意外,公司里还没人出过国,这等好事怎么会落到我头上。原来确定去三人,总公司李振基,广东茶叶公司党委书记姜振礼。广东去了领导,云南只能去科长或业务员。潘意如科长刚从外贸局业务处调来,她没学过或搞过茶叶,去日本

  回答霉菌问题,她没有把握,思想有顾虑,好事就这样落到了我头上。领了500元的出国服装费,我去做了一套西装。

  记得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的经理叫王汉民,姜振礼去日本,介绍书记日本人听不懂,故以经理相称。那时在许多企业里,书记还比经理管用。在总公司眼里,云南省公司的经理是生产型的,广东开埠早,经理是外贸经营型的。姜振礼前年8月才率西欧茶叶贸易小组转了一大圈回来,这次又出去了。

  日本知道普洱茶是绿茶后发酵的茶品,因而只进口熟茶。青饼(生饼)没发过酵,日本人拿样回去同他们不发酵的蒸青茶一对比,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从来没下过单。有一日本商社订了一批250克方砖,因我方出错,盒上印的是普洱方砖,盒内装的是青砖,第二年就没了定单。普洱茶从进入日本的那天起,质疑茶叶有霉的问题就没有停止过。群马株式会社的用户东西物产(株)扳本敬四郎先生多次反映普洱茶有霉味,有霉,要求公司对这一问题作一解释,以便对消费者宣传。扳本敬四郎出版一本《中国针灸》杂志,自己又亲身推广中国针灸。他进口云南普洱茶,又在每期杂志上出文章介绍普洱茶,可客户提问他却回答不出来。对几次交易会上的回答不满意,他竟然飞到昆明,要亲自到普洱茶产地看个究竟。

  黄又新和我陪扳本敬四郎到西双版纳转了一圈。回到景洪那天,他说普洱茶发酵工艺同日本纳豆发酵和鲜鱼发酵工艺一样。他详细告诉我们,北海道渔民将鲜鱼放在陶罐里,盖帽缘用水封口,存放三年让鱼发酵长毛才食用,价钱还挺贵。鲜鱼发酵三年才食用的事我也听其他日本人讲过,只是没他讲的详细。我们去转菜街子,他指着傣族酸笋说是发过酵的,我说晚上弄给他吃。他买了一饼野蜂蛹,回到宾馆,在手心里倒上几只蠕动的蜂儿,一口生吞活咽下去,弄得黄又新和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景洪热,宾馆没有空调设备,全部门窗都打开透气。那时我们不知道桑拿足浴是怎么一回事,他请黄又新站他身上踩背,我在一边奇怪得发笑。

  临行日本前一天,陈文副处长召集我仨开了个会。作为开场白,她谈了一段话。前年年中去日本,重点考察蒸青茶生产、加工技术,先后参观日本茶叶科研机构、茶农经营的平原、高山茶园,以及大中小规模不同的毛茶初制和精制厂,采茶加工机械、抽气充氮机械、包装纸等专业厂。组员刘典秋(后继陈彬藩等之后担任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经理)和吴雪根还在茶农经营的蒸青茶初制厂实习制茶技术,并写出日本蒸青茶生产加工技术考察报告。第二年初,福建省首次办理7吨蒸青茶空运日本,抢新上市,每吨售价人民币18000元。除去运费,每吨比一般贸易方式多卖6000元,共多创汇42000元。尽管外贸部通报表扬了此事,随后越来越搞不下去了。日本专家一走,机器还是日本人送的机器,品质下来了,日本农林省又作梗,鼓动茶农闹事,结果我们造成积压。1974、75、76连续三年召开蒸青茶座谈会,真是用尽心力,去年又在浙江金华蒋堂农场开会,账算下来亏了。反省一遍,搞蒸青茶是用我们的弱项碰日本的强项。我国特种茶有优势,是强项,日本不会搞发酵茶,在他们是弱项。我们要以强制弱,对日市场的工作重点要转过来放在特种茶上,扩大生产,多宣传介绍推销,这样同蒸青茶也避免了正面冲突。

  陈副处长提了几条意见,一,小组任务以普洱茶为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回来提一个对日经营方案。二,乌龙茶的问题由广东负责解答,普洱茶的问题由云南负责解答。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情况较为特殊,是一个敏感问题,回答解释要作好充分准备。三,小组要在总公司驻日本代表处指导下工作。四,主动拜访日本最大的蒸青茶商户伊滕忠株式会社。

  小组计划访日20天,前两个礼拜主要进行市场调查。我们先后走访了东京、横滨、奈良、神户、京都等地百货店里的茶叶销售点,茶叶专卖店和茶叶与其他商品混销的土杂店。在代表处王营环先生的引领下,我们礼节性地拜访了日本伊滕忠株式会社。陈副处长经过实践的判断是正确的,日本自己每年生产十万吨左右的蒸青绿茶,除少量出口供应日侨外,大部分内销了,蒸青茶口味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晒青、烘青和炒青绿茶不大有机会闯进来。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留学僧人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归国时将中国茶种传入日本,植于他的家乡日本近江(今滋贺)县国台山麓。三百多年后,荣西禅师又从中国带去茶籽,亲自种于日本今福冈县西南的背振山,还送予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高弁部分茶籽,种植出“拇尾茶”,后人称为日本“本茶”。荣西利用他在中国学到的种茶、制茶、品茶等茶文化知识,从陆羽《茶经》等茶叶著作中汲取精华,结合他的体会和日本三百年多的茶叶发展史,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业专著《吃茶养生记》。茶叶传入日本时期,地球上还只有不发酵的绿茶工艺。荣西禅师道行高深,又为日本带来了中国新发展出来的釜熬茶(炒青)制法,被日本人视为茶祖,他伟大的影响力约束和激励日本人千百年来奉绿茶为正溯,在茶叶加工工艺演化发展变化中固执、顽强和成功地保卫绿茶阵地抗击了发酵腐蚀。

  我们在各地转了几天。日本市场可是泾渭分明,蒸青茶销售有自己的场所,中国特种发酵茶往往另辟途径,设有专柜专店,营销人员不停地用一个塑料小杯向过往行人赠饮汤色褐红的中国发酵茶。,贸易环境改善,中国绿茶和后来试制的蒸青茶却屡次攻城未果,现在轮到特种发酵茶登台表演了。不发酵是绿茶的定义,不管是晒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或蒸青绿茶,它们都结盟在不发酵上。日本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构筑的蒸青茶堡垒,未遇中国发酵茶前岿然屹立,牢牢控制住了它的国民。明治维新给日本政治带来冲击式的活力,而中国发酵茶叶却不声不响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继日本三盖闯进中国后,中国发酵茶全面反击,在不长时间内政陷日本茶城。同三八式在当年军事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一样,发酵工艺成为茶叶世界里的新式武器。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茶叶,日本竞争者在仓促应战中终于发现了普洱茶的霉菌。渲染霉菌,无疑是对中国茶叶进攻的最好回击。

  1980年7月7日,招待中国茶叶代表团和日本媒体的宴会在东京新宿一座55层大楼的顶层大厅举行。在礼仪性的致辞讲话结束后,有记者提问,“普洱茶加工过程有微生物参与,换句话说,微生物是一种霉菌,茶叶发霉为什么还能喝?”我列举了中国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豉成菜和甜酒,又列举了日本的纳豆和发酵鱼。日本人常到云南寻根,我回答问题时类比了一个日本人感兴趣的话题,“云南哈尾梯田常年保水养鱼,哈尼族自古在用陶罐腌鱼,发酵半年的鱼需要蒸或煎才能吃,一年以后骨头肉化了不用蒸煎可以直接吃,三年

  以上可以治痢疾。同我们哈尼族一样,日本食用了多年的发酵鱼,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产生特殊的氨基酸,对健康是有益的。云南德昂族和布朗族用芭蕉叶包裹茶叶,埋入土里发酵,90天后取出饮用,闻着有酸味,喝着却不酸不苦不涩。以微生物发酵的云南普洱熟茶虽然历史不长,但已经在港澳传统的普洱茶市场上渐露头角,给消费者带来福音,不容置疑,日本朋友会像相信和接受发酵鱼一样相信和接受微生物发酵的云南普洱茶。”气氛一时活跃起来,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说鱼是长毛发霉了,但味道特殊好吃:有的说发酵和发霉是同一个东西,褒说是发酵,贬说是发霉;有的说日本话与哈尼话语言相通,历史上有过什么联系……。第二天,日本媒体报道了中国茶叶代表团对云南普洱茶微生物发酵工艺过程的解释。

  对哈尼发酵鱼的了解,来自于我最初的茶事活动。1976年,我毕业分配到云南省外贸局业务处协助李克邦同志管理茶叶。当年我同省茶叶公司扬维同志到红河州元阳县考察茶叶产制情况。州外贸局冯永久副局长安排我们在哈尼人家吃饭,饭桌上有一碗来了远方贵客才上的哈尼发酵鱼。哈尼老乡介绍,鱼摊晾后放入罐内,撒上一层糯米面,盖沿用水封死,断绝空气往来。我认为从元代到清代中期,红河地区存在一条重要的普洱茶通道。今年五一大假到红河寻找这条古道,顺路进哈尼山寨找到发酵鱼罐照张相。

  有个叫欧阳长宝的香港朋友,祖籍福建,看了我写的书《漫话普洱茶》中熟茶有降血脂功能的解释,喝了我送的茶,半年后停了降脂药,又专门飞来昆明听讲茶。我谈了当年日本认识云南普洱茶的过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竟然跑到日本北海道买回一条存放了三年发霉的鱼送我。

  27年后,几个日本朋友来我处品普洱茶。谈话间提及当年日本发生的那场“霉菌”风波,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若宫清先生曾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他兴奋起来,说他记得那段有趣的故事。

  在日本的榻榻米上盘腿吃饭实在是一件受苦的事,不到十分钟腿就木了,只好松开腿不停变换姿势。日本人盘腿却可以两个小时纹丝不动。姜振礼、洪维成和洪夫人坐矮脚餐桌正面,王营环和洪家公子洪雅龙坐左侧,我和李振基坐右侧。桌面墙上挂着一幅年历,那些年代国内女人是洪水猛兽,从来没见过,我是想看又不好意思盯着看,洪老头竟然站起来绕到年画前,当着日本老婆和儿子的面,眯着小眼睛一页一页翻着看。李振基开他的玩笑,“头顶的毛都掉光了,对女人还这么大兴趣?”洪先生说他喝了三年云南普洱茶,头上的老人斑有软化色淡的迹象,日本有实验结果证实微生物发酵茶抗氧化作用强,对延缓衰老有好处。“日本还流行用普洱茶洗澡,人们认定普洱茶水养皮肤,”洪先生边盯着画看边说。我想起来,白天在茶店里,我发现柜角有一堆纱布袋装的普洱茶,大约一百多克一包,当时翻译不在,我比划着问洪夫人为什么用纱布袋包装,洪夫人在身上比来画去,我不明白什么意思,现在反应过来,是洗澡用的茶叶,一问王营环,果真如此。这些日本人疯得不轻,进肚里有作用就好了,皮肤也要品茶。我对普洱茶洗澡养皮肤的说法将信将疑,但怀疑的成分居多。

  一千多年前,茶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进入日本。一千多年后,云南普洱茶不再以简单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移动,而以特殊的健康功能铺路搭桥。云南普洱茶真有别于其它茶类的特殊药理作用吗?云南的认识来源于1980年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用普洱茶对比安妥明做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实验。云南仅仅知道一点,饮用适量云南普洱茶(熟茶,每日15克左右),可有效降脂又无毒副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还不富裕,降脂还未成为社会的突出要求,普洱茶自然没条件大行其道。高血脂已成为日本社会的富贵病,日本有条件提供我们更多云南普洱茶的特殊药理信息。许多日本人称云南普洱茶为“快瘦茶”“减肥茶”,我收集了一些日本报刊杂志,采访了一些云南普洱茶消费者,对其功能的反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消肥降脂。大部分较为肥胖的消费者(不是全部)反映,坚持一日三次饮用云南普洱茶可以减肥而不用过分节食。群马县桐生市锦町的周东武男先生身高1.7米,体重从125kg降到85kg。多数高血脂患者饮用云南普洱茶半年后血脂明显降低。部分脂肪肝患者症状减轻的检验结果也肯定了云南普洱茶的功效。

  养胃治炎。与日本蒸吉茶相比,云南普洱茶暖胃,无刺激性,抑制胃炎。日本当地说云南普洱茶PH值7.1,偏微碱性,能中和胃酸,使人体处于PH值7.3-7.4的正常状态。

  改善便秘。二歧菌是制作乳酸菌片的主要菌类,云南普洱茶内含二歧菌代谢物,常饮改善便秘状况。东京都板桥区23岁的本子秘书便秘严重,五天通便一次都困难,喝云南普洱茶后通便正常。

  解酒保肝。上尾市上尾宿54岁的斋藤勇先生说,喝云南普洱茶一石二鸟,既消食去腻,又解酒醒酒,酒喝多了喝普洱茶,分解能力强,利尿,第二天头不会痛,有益肝脏机能恢复。山形市大手町参王堂社长认为饮用云南普洱茶解酒毒。

  日本还有云南普洱茶缓解痛风和糖尿病的说法,但我没有从日本媒体上收集到较为直接的科学证据。

  小车在高速公路上跑到120-130码,窗外的景物迅速消失在车后。云南大多数公路一小时只能跑30-40公里,坐在高速小车里,我都傻了。过高速公路隧道时,洪雅龙边开车边说去年一辆小车抛锚,造成六百多辆车追尾碰撞,洞里火光一片,死伤不少人。我仿佛在听天书。

  来到箱根温泉,洪夫人每人发了一包泡澡用的普洱茶。转了一天市场又长途奔波,是累了,离吃饭还有一个小时,我泡了一盆普洱汤,学东洋鬼第一次用普洱茶洗了澡。为达到最佳效果,我反复用脚挤压茶包。吃饭时,我问李振基有没有用普洱茶洗澡,李和姜都说他们不信那事,还笑问我洗完澡身上粘不粘。

  日本的温泉浴是一种社交活动,男女同池,只用一条半米高的竹帘做一个象征性的隔断。饭后泡温泉,服务生给每人送来一杯蒸青茶,同池男女虽然有隔断,却可以边聊天边品茶。喝日本茶,泡温泉水,半个时辰后全身软绵绵的,我爬出池子躺到躺椅上继续喝茶。一个的日本靓女突然从池子那边跑过来,吓我一跳。她嘴里叽里咕噜讲些什么,眼睛到处看,可能是找她同来的男伴。其他人都在水里,只有我躺在池边,她的目光从我身上扫过,神情坦然,我却慌了神,想遮掩又找不到东西。我第一次看到不穿衣服的女人,也是第一次没穿衣服被女人看到,滑稽的一幕给我留下了终身的印象。那女人走后,首遇春影而绎动的心不再亢

  奋。我呷了一口茶,世界又回到现实的世界。我突发奇想,如果箱根温泉变成了茶汤,人们还会不会来沐浴,我还能不能再遇到不穿衣服的靓女。

  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确定不了普洱茶洗澡养不养皮肤。我既找不到证据肯定它,也找不到证据否定它。世界桥牌皇后杨小燕女士常喝我的普洱茶,她丈夫也就是发明精确叫牌法的魏重庆先生去世后,她找了一个犹太美国人丈夫。中国和以色列建交那一年,她邀我带云南桥牌队参加以色列桥牌节比赛。我们在死海泡了几天盐水,抹了几身泥巴,晒了几天太阳,皮肤却没有晒黑。世人都说死海的盐巴泥巴养皮肤,不管盐巴泥巴,每包二百克卖价十多美元。回想起日本人用普洱茶养皮肤,我相信了死海的盐巴泥巴,各买了两包回来哄女孩子。在大使官邸做客时,我讲买了养颜的盐巴泥巴,杨小燕新任丈夫笑我受骗了,说死海低于海平面近四百米,空气中氧气含量是特拉维夫也就是海平面的20倍,皮肤不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养颜同盐巴泥巴并无关联。

  时间到了1994年,当我再次踏上日本国土,普洱茶已经不见了十四年前的气场。据海关统计,1980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普洱茶926吨,同期出口乌龙茶616吨。以上数字不包括香港转口数。到1994年,乌龙茶发展到近12000吨,而普洱茶却掉到了为数不多的两、三百吨。这十四年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改变了普洱茶的上扬轨迹?天生丽质、已经被日本医学界证实有特殊药理作用的云南普洱茶究竟被什么东西淹没了?

  我们又回到春风初起的1980年。赴日小组回到北京,专题向总公司汇报了日本茶叶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事实证明,中国对日茶叶出口放弃“以绿攻绿”下策,转移为特种茶进攻是成功的。为保证日本市场健康发展,我们重点建议总公司统一管理日本市场。九月二日,中土畜总公司在北京召开乌龙茶、普洱茶出口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厦门、汕头、梧州分支公司和香港德信行的代表。会议一致认为,茶叶生产形势很好,福建省发展乌龙茶生产的积极性很高,估计将有大幅度增产。由于日本市场掀起乌龙茶、普洱茶热,使出口迅速增长。1980年预计乌龙茶出口3000吨,1000万美元;普洱茶出口4000吨,700万美元。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增长,今后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市场、扩大推销、提高品质等方面下工夫。根据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与会代表一致要求总公司对乌龙茶、普洱茶的市场、客户、价格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对外。具体意见,一、对香港的交易,仍通过德信行对外成交。二、对日本由总公司统一成交,口岸组织交货,散装乌龙茶,仍采取由几家客户经销的方式,普洱茶以几家主要客户作为重点,适当供应少数老客户。三、远洋地区可由口岸自行掌握。四、价格,因乌龙茶价格已先后共提价35~62%,普洱茶二次提价其上调20~25%,故除普洱茶对港澳掌握上调10%外(因对日本已提价),其余均可维持不动。五、根据市场对普洱茶的不同品质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产品的卫生标准。

  方向明确又初见成效,中国茶人趁热打铁,于第二年四月首次在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仙台、北海道五个城市举办中国茶叶展览会。会上主展普洱茶、乌龙茶,同时展出陆羽《茶经》、明清两代茶具以及古今名人茶诗茶画等。展厅布置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竹制茶室,并现场泡饮茶叶,供观众品尝,引起参观者极大兴趣。日本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作了大量现场报导。

  如火如荼的日本普洱茶市场宛如一场盛宴,香味自然会招来各种各样的飞蝶走虫。1981年,四川开始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当年出口607吨,1982、83、84年出口量保持在五百吨出头。重庆1986年搞了17吨,贵州85年以后每年也搞个5吨、8吨,江西1980年和84年各搞了5吨和20吨,连海水包围的海南88年也弄了8吨。湖南从1980年的13吨开始,发展到1983年的253吨,1986年的150吨。这些用中小叶种烘青和炒青工艺生产的“普洱茶”通过香港源源不断地涌进日本,总公司统一经营维护日本市场的美好愿望在市场经济初期的狂热躁动中泯灭。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特种茶出口工作会议从来不通知四川、湖南、贵州、江西和海南参加,但他们都在暗中加工特种发酵茶。八十年代后期,中小叶种烘炒吉“普洱茶”数量越来越多。中茶公司总经理李嘉志在1988年11月13目的日记中写到晚饭后,我同广东省茶司经理在旅店酒吧谈工作,他讲肇庆支公司头儿特别能干,是下属五虎将之一,87年开始出口业务,主销日本,今年可望出口普洱茶250万美元,人们送他黄半仙雅号。

  中小叶种“普洱茶”能够批量进入日本,原因是多数日本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云南普洱茶,市场缺乏理性认识。四川茶叶进出口公司分工特种茶出口业务的单建中对我说,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不喜欢他的普洱茶,可香港客户却买了转口日本。我告诉他,香港人喝了几百年的云南普洱茶,在他们的认识里,普洱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不是一个动听的广告词,他们不是用眼睛和耳朵,而是用味蕾来选择普洱茶,你的茶汤少都不说了,还出苦味,又永不转化,香港人自然不喜欢喝,转卖日本,心里还在笑日本人傻冒,弄些垃圾当宝贝。我开小单的玩笑,“话说回来,你们是英雄,报了二战的仇,那些年日本人对中国人这么凶,是该拿苦水灌灌他们。”

  云南也曾试验过用烘青绿茶渥堆发酵普洱茶,结果是温度提不起来,毛也不大长。微生物拥有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一种微生物往住需要相同的温度、水分、氧气和营养源才能够发展起来。米受潮,提供黄曲霉菌所需的营养源,最终产生有害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米饭拥有超量的水分,熟化后产生的营养源不再是黄曲霉菌的可口食物,却可以供应种类繁多的微生物酿造米酒。泡菜发酵需要厌氧菌,人们用水阻断氧气进入陶罐,而一旦水干气入,另外一种蛰伏于罐内的喜氧菌就充分发展起来。喜氧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水,甲醇,乙醇。我们会说走气了,不能吃,吃了拉肚子。厌氧菌发酵产生一些分子量大的醇,醛,酯还有胺和硫化物,蛋白质被分解成了氨基酸,成了美味佳肴。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在干燥过程中遇到高温,产生了类似米和饭的差别,从此分道扬镳了。不同的基质结交不同的微生物,晒青绿茶中的酚类物质在干燥过程中既没有遇到极端温度,又得到灿烂阳光的抚慰,在时间带来的雨露滋润下生活充满了阳光,高温淘汰落后的晒青绿茶工艺后,相继创造了炒青、烘青和蒸青绿茶在不发酵茶家族里的辉煌历史,而它们却经受不了与时间相连的潮湿考验,跨过这个坎,过了年即走进漫无边际的苦海。

  越来越多。日本以蒸青茶为主,他们不大了解什么是烘青、炒青和晒青,更不知道云南普洱茶的药理作用来自丰富的晒青酚类物质与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有机结合。喝到烘炒青“普洱茶”的消费者不满意血脂化验结果时,牢骚满腹,抱怨“普洱茶”不但没有药理作用,还像药一样苦得出奇。他们的认识有错,但他们的舌头没错,他们喝到的是类似松萝、珠茶、龙井、瓜片、毛峰、碧螺春等一类的烘炒青过期陈茶,是炒青散茶问世近千年来一直当作废物甚至垃圾的陈茶。烘炒青过期陈茶的自然呈现,绿茶产区的生产者和绿茶销区的消费者知道是什么东西,因为千百年的社会实践除了苦不堪言外没有留下其他任何有益的痕迹。世事难料,烘炒吉绿茶渥堆发酵经过一番伪装,虽然穿了新衣,却苦性依旧,然而妖怪变美女,还是迷倒了一批无知无理智的疯狂人。疯是不正常的行为,狂更是将不正常发展到极致。责备造假者,倒不如责备愚昧,这样更有实际的市场净化意义。

  茶叶制作工艺演化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消除苦涩味的发展线条,而牵引线条伸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类憧憬和品鉴甘甜生活的味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和制茶饮茶的国家,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如从原始晒干方法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制茶历史。二世纪开始制造饼茶,人们不懂烘炒,自然草青味重,既苦又涩,八世纪发明蒸青制法,蒸后压榨,除去部分茶汁,目的是降低苦涩味。印度制蒸青绿茶时挤出黄色茶汁,和我国唐朝制造饼茶的榨汁技术相同。我国十二世纪左右发明炒青制法,汤清味爽,在消苦去涩征程上迈了一大步,同时替代了榨水榨汁、夺茶真味、降低茶叶质量的蒸青茶工艺。哲理管了世。